作为AH-1攻击直升机的继任者,20世纪80年代投入服役的AH-64“阿帕奇”在武装直升机领域迅速树立了领先地位。它具备A到F等多种子型号,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是AH-64D“长弓阿帕奇”,通过搭载雷达辅助瞄准系统在夜间与恶劣条件下作战能力显著增强。随着时间推移,AH-64系列的更新换代之声渐起,甚至有传闻称本世纪30年代生产线可能逐步退出,这也让人们意识到需要对下一代武装直升机的总体方向与技术路线进行提前筹划与探索。
观察美军这些年的装备更新轨迹可以发现,他们对直升机的热情似乎在减退,而对像V-22倾转旋翼机这类混合设计的关注有所上升,既能满足垂直起降的灵活性,又具备一定的巡航效率。然而,波音公司认为在正式稳定出具可靠武装版本之前,军方仍然需要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过渡机型。因此在2018年对外披露了AH-64E Block II这款复合直升机,它被描述为对AH-64E型的重大改进,几乎可以把它看作是一款几乎全新的武装直升机。
展开剩余68%AH-64E Block II并未获得军方的直接资助,波音公司因此以自筹资金推动此项目,等于是一次高风险的资本赌博。若取得成功,它理论上有望替代美军现役的数百架AH-64E及其他旧机型,甚至可能为未来的海外订单打开市场大门。遗憾的是,波音并未制造原型机,而仅仅提供用于测试和展示的等比例模型,整个项目进展因此长期处于观望状态。
在机体结构层面,AH-64E Block II与传统的AH-64家族基本保持一致,仍然采用前后错位的双座驾驶舱,前方为飞行员,后方为武器系统操作员。动力系统方面,官方并未明确宣布根本性的改变,推测仍将沿用两台T700-GE-701D涡轮轴发动机,但在排气系统上做了向下排放的重新布局,可能是为了降低热红外特征,从而提升在热成像探测环境中的生存能力。起落架方面则进行了显著改动,原本不可收放、带减震的后三点式布局被替换为可收放的起落架,以降低飞行阻力并提高巡航效率。
该機型在旋翼与传动方面坚持机械传动,并采用刚性4叶主旋翼,另外配备对转尾桨以维持横向与纵向的平衡。机尾还配置了一根较大角度下垂的尾翼,并引入一副六叶的后推螺旋桨,这一组合能显著提升推进效率与整体气动性能。厂商预测,这类设计能够将最高飞行速度提升至约343公里/小时(相比AH-64E的约293公里/小时有明显提升),同时最大航程可达到约850公里,显著增强远程打击与持续作战能力。
类似米-24等大型武装直升机的思路,AH-64E Block II装备了大尺寸的短翼,它们在空中能提供额外升力,在迫降或低速滑行阶段也能发挥辅助作用。波音方面称这副短翼使航程提升约23%。机翼下的外挂挂架数量从4个增至6个,总有效载荷达到约2700千克,理论上一次可挂载最多16枚“地狱火”系列反坦克导弹;机头正下方的30毫米机炮被保留,使其在对地与对装甲目标打击方面具备更灵活的作战能力。总体而言,AH-64E Block II在任务执行能力方面相较之前的AH-64机型呈现明显的综合提升。
按照波音的论证,AH-64E Block II的单位成本仅比原有武装直升机高出约20%,但带来的作战效能却有着天壤之别。公司在当时预计2019年能够完成风洞模型测试及进一步的验证工作,但如今公开的信息却寥寥无几,外界多将此项目视为搁浅或推进受阻的结果,似乎已经陷入了停滞状态。
发布于:天津市一鼎盈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