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最近看似不肯安生,这回的目标并不是去对付某个国家,而是波音公司宣布拿下美国下一代空中优势项目的消息。他甚至为这个计划命名为F-47,意在纪念二战时期的P-47,同时也象征了1947年美军空军的独立,以及他身为第47任总统的自鸣注意。究竟这事儿到底怎样,值得细细梳理。
其实这个项目从奥巴马时期就已经启动,如今已经投入了数百亿美元的资金。前段时间,洛克希德马丁和波音两大巨头就为了这个项目吵得不可开交,最终还是波音在多个技术环节上获得领先。至于特朗普本人,大家对他的风格也有所了解:喜欢摆出盛大却常带着明显的仪式感的场面。这次也不例外,他在白宫公开宣布时,显得格外高调,像是在为自己制造更多的存在感。
虽然这套系统的实体模型还没公开亮相,但从流出的一些设计图看,外形就相当科幻,像是来自外太空的飞行器。它没有垂直尾翼,整个机身呈现一个巨大的三角翼结构,前缘还装有鸭翼。第一眼看上去确实不像传统意义上的战斗机,更像是拼装玩具。然而负责这项设计的工程师解释说,这种独特的外形布局,可以显著降低雷达的反射截面积,隐身效果据称甚至优于F-22。
坊间还有传闻,说该机的原型机已经悄悄运往阿拉斯加进行测试,这个地点的选择也不是偶然。若未来真的在对抗中与敌对力量发生对抗,距离更远的欧亚战场可能会面临更恶劣的环境;而西伯利亚地区的极端低温,接近甚至超过零下四十度的条件,将成为检验武器系统热管理、材料耐久性与系统鲁棒性的理想场所。如果在国内的测试场进行,气候和地形差异太大,飞机的适应性可能会在短时间内暴露问题。因此,把测试搬到温度长期处在极寒区的阿拉斯加,将有助于在真实战况的严苛环境下评估这套系统的可靠性与可操作性。
展开剩余58%同时,这个系统据说还具备不少“黑科技”。其中,发动机被称为“变循环发动机”,听起来很高大上,其实它的核心思路就是让一个发动机在需要时既能安静省油,又能在高速度下爆发出更强劲的推力——实现“低速省油、高速有劲”的双重性能。隐身涂层方面,据称采用了纳米材料,能够根据外界环境改变颜色与光学特征,以降低被雷达和其他传感器探测的概率。更厉害的是它搭载的人工智能系统,能够同时指挥多架无人机协同作战,形成强大的空中协同打击能力。
但同样的问题依然存在:越是先进的武器装备,越容易带来高成本和潜在故障。对外界而言,这类系统的价格越高,风险越大。公开资料显示,若实现量产,单架的成本可能达到3至4亿美元;这远远高于人们对F-35在初期阶段的评估成本,后者曾被戏谑为“金钱坑”,而F-47的价格显然更高一筹。再加上波音近年的质量波动,诸如737 MAX的事故、KC-46加油机的漏油事件、T-7教练机的交付延迟等,都会让人对“能否如期交付六代机”产生担忧。这种技术巨轮,一旦开跑,真的可能拖上几十年才见成效吗?
在笔者看来,这样的一款第六代有作战能力的有人战斗机,最终能否真正进入服役仍然是一个未知数。原因不仅在于超前的技术要求与成本规模,还在于长期的资金投入和持续的维护保障。已经投入的数百亿美元若继续扩大,未来的成本只会一路抬升;而如果拖延时间越久,技术风险与市场不确定性也会越大。因此,这一项目未来的命运,仍然悬而未决,可能会在若干年之内、甚至数十年的时间尺度上,走向一个更清晰或更模糊的结局。
发布于:天津市一鼎盈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